近日,戶外領域的專業徒步品牌Hi-Tec宣布與米其林頂級鞋底科技的旗艦系列成為了7月份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一直以來以專業輪胎制作技術著稱的米其林利用其在輪胎方面的特有技術創造了米其林鞋底平牌。
自鞋底工業化以來,鞋底行業從代加工走向自主研發,新材料新物性,輕盈、防水防滑、用料環保等各種專業領域新技術一直都在進步。然而在中國現階段經濟常態下,鞋底產業作為傳統制造業門類遭遇的問題遠不是技術進步如此簡單,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整個產業鏈觀念薄弱和商業模式不成型。
一、現階段我國鞋底行業在整個GDP增速不景氣狀況下,產業發展問題遭遇了什么阻礙?
1.鞋業生產仍增長,但銷售收入增速繼續回落
據統計顯示,2015年1~12月規上制鞋企業4505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7 437.75億元,同比增長6.97%,增速回落1.92個百分點。與2014年同比回落0.48個百分點。
2.銷售利潤率微降
2015年,全國制鞋業行業利潤總額450億元,同比增長5.46%,增速回落3.8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為6.05%,比去年略有下降。
3.鞋業出口出現負增長
全年鞋類出口98.7億雙,51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8.1%和5.1%,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9.6和16.9個百分點。與前兩次出口下降不同,本次下降周期中,越南、印尼等主要競爭國家已經快速崛起,而且一改前兩次下降周期中與中國同步出口增速降為負值的現象,同期仍然分別保持16.3%、9%的增長。
4.進口保持高速增長
2015年鞋類進口數量增速32.4%,金額增速20.1%,進口單價增速為-3.4%。
——數據來源:中國皮革協會專委會、鞋材專委會2016年年會及全球鞋業暨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論壇發布的《2015年中國鞋業運行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根據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鞋業無論是銷售業績還是利潤額,整體來講,增速都在下滑,并且部分的重要經濟指標竟然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面。大企業掌握主要利潤率(8.4%),中小企業利潤減少(5.0%),從鞋帽市場數量表中可看出上規模市場在逐年減少;線下零售市場進行下行調整,回落減緩,線上零售2015年網絡紅利逐漸消失,增速明顯回落(2015年線上男女鞋銷售500億,對應的增速額為-6.4%);皮鞋、橡膠鞋、塑料鞋和布鞋作為中國出口四大品類,訂單外流進口增速導致了以塑膠底為主的鞋底市場備受沖擊。
二、“互聯網+鞋底”平臺如何在傳統鞋底制造業痛點中找到機遇進入黃金時期?
我們都在講整個鞋業增速放緩,鞋底的黃金時代也一去不返,主要是指整個鞋底企業利潤在下滑。通過以上數據,給我們的直觀印象就是整個鞋業市場出現經濟不景氣、萎靡不振的狀況,作為鞋底行業的從業者或者是新進入的創業者而言,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國鞋底行業的流通環節,嫁接互聯網思維解決流通市場的痛點!
找鋼網王東曾指出,任何一個產業都會經歷三個階段:供不應求、產能過剩、成熟化。而產能過剩到成熟化的過程必定將誕生大量的零售商。顯然鞋底行業也不例外,大品牌合作廠商擁有固定的訂單來源,依靠的是過硬的產品技術、質量和信譽。然而中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舊客戶流失,新客戶難找的問題是否真的沒辦法解決?
鞋底B2B這類產業互聯網的本質則是一種建立在零售基礎上,用互聯網方式進行供應鏈優化的項目,目前的鞋底價格不透明,但利潤很薄,只有直達終端用戶才能提升利潤率,但對于零售而言,終端用戶的體驗尤為重要,那鞋底B2B應該如何找準用戶需求來更好服務他們呢?
對于終端采購而言,主要的痛點在于:1.找貨低效 2.服務滯后 3.信譽危機
想要真正幫助到用戶,關鍵就是使供需匹配更有效,找貨更方便!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用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交易流程標準化則是提高用戶體驗的另一大要點。鞋底的采購還處于原始的交易階段,人工找貨、詢價、比價、有時需要找多家分銷商才能滿足一次的采購需求,加之找貨渠道是電話。假如找10款鞋底,單純找貨和詢價就已經奔潰。
鞋材B2B平臺則不同,借助智能匹配技術和本身行業資源沉淀的大數據,能夠以龐大資源優勢與專業團隊給終端用戶提供快速精準找貨,并且帶來產品-人-服務的緊密結合互動,將使得終端用戶的采購流程更加簡潔以及滿足終端用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
以往的鞋底交易環節是“供應商-經銷商-采購商”,真正的終端在整個產業鏈是脫節的!這種結果直接就是產品質量無法保障、流通效率低下、終端個性化需求等得不到很好的滿足。
加之鞋底地域性很強,傳統的線下物流需要經過“供應商-物流中轉公司-分發物流公司-中間商-分發物流公司-采購商”中間3道物流轉折,而工藝效果是需要經過“供應商-物流中轉公司-分發物流公司-中間商-分發物流公司-工藝加工廠-中間商-分發物流公司-采購商”更是繁瑣。
互聯網+鞋底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也是具備有大物流、原材料、加工服務等增值服務,而供應鏈金融更是成為互聯網+鞋底的制勝高地。
談到互聯網金融,很容易想到的就是淘寶花唄、京東白條,找鋼的肥貓白條,而這一切都關乎用戶信用體系。
爾虞我詐?大家都難?;ヂ摼W電商的大數據沉淀建立起來的用戶信用檔案(評級+黑名單)才能改善資金鏈流通。
如同大多數傳統行業,在鞋底行業傳統的交易中,失信行為正如鐵銹在侵蝕著鏈條的運轉。隨便翻翻百度就一大堆某某鞋廠跑路老板跳樓的新聞。2015年3月24日,廣州鞋城更是發生了鞋廠連砍鞋材檔主4人最終跳樓墜亡的慘案,合作商卷款而逃更是司空見慣。
這歸根究底在于鞋底行業交易頻繁,交易雙方口頭協議很少簽約,老客戶耍賴都有更別說新客戶。在行業大熱時期誕生了嚴重缺乏征信體系,直接造成了中小企業普遍融資難、資金鏈斷裂的課題。
傳統的行業因為缺乏交易大數據,征信體系蒼白,整個行業信用體系缺失,玩家違約成本極低,從而爽約頻發,導致彼此設防。在這樣的江湖里,大家生意都不好做。
互聯網電商經過了1.0信息交換,2.0撮合交易,到現在的3.0大數據時代,能夠對平臺用戶交易數據進行信用沉淀,上游供應商實現價值分銷,同時更好地保障下游客戶的利益,整個產業鏈才能實現多贏的局面。
三、以B2B切入鞋底領域的平臺的布局現狀和發展機會?
面對上述痛點,在這一領域布局的鞋底互聯網平臺大致比較活躍的有以下平臺:
這一領域的鞋材B2B平臺中,服務對象主要是下游的鞋企和中間商,上游鏈接不同的鞋材供應角色(鞋材廠商、鞋材中間商)。據了解目前的鞋材B2B平臺處于初級階段,在這活躍的14家鞋材B2B企業中,綜合品類交易B2B平臺大致有10家,垂直品類交易B2B平臺有4家,其中主要集中在2016年上線,可以說目前的鞋底互聯網化尚處于初級階段(皆為撮合模式)官方除了速聚網放出有物流和加工等增值服務外,以信息整合和撮合服務為主,縮短了鞋底流通的效率,這樣就能夠有效解決下游采購商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貨品,并且能夠滿足一站式采購需求。
與其他傳統行業B2B不同的,鞋材B2B采用了PaaS而不是SaaS系統,更傾向于直接在平臺使用找貨和完成訂單功能操作,這一點在用戶體驗上更加方便快捷。
綜合類平臺沉淀時間較長,不過平臺專業化程度不足,活躍度低。而新興的垂直平臺日活躍度和訂單流則增長可觀。
鞋底并非新互聯網商品,作為鞋材中最重要的品類之一,在各大鞋材B2B平臺占據很大的比重,然而找貨功能相對線下傳統模式雖然縮短了流通效率,目前各大平臺搜索技術除了關鍵詞搜索只有美料和宣布即將推出鞋底板塊的速聚網擁有圖片搜索功能,圖片匹配技術最早應用于B2C和各大搜索引擎中,其搜索精準度仍待進一步加強。
現階段我國的鞋底流通市場的互聯網化平臺建設才剛剛起步,傳統產業者在借力互聯網+工具時,不僅僅是要做到把線下資源搬到線上進行交易的問題,而是真正把產業互聯網的精髓:融合與跨界根植于整個自己所在的傳統產業中,不僅僅做到企業內部的互聯網信息化、數據化,更要有產業鏈上下游的生態思維意識,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單純的基于撮合或者自營基礎上的雙方交易,而是更多的把交易作為基礎,衍生出供應鏈金融、大物流等增值服務,真正的把生產性服務業與交易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動著我國鞋材產業互聯網的大步健康前行。